找到相关内容13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读邓绍秋先生《道禅生态美学智慧》

    身身是我,更于何处著根尘?”融入青山绿水,你就能得道成佛,否则,无处安身。黄龙慧南禅师这样暗示禅宗境界:“烟村三月雨,别是一家春。”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已将自然物理现象幻化为自由生命现象,即直观...

    刘俊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771063.html
  • 大年初一是弥勒菩萨圣诞!

    上生到兜率陀天弥勒内院,等待将来机缘成熟,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根据《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鸠摩罗什译为《弥勒大成佛经》)记载,弥勒下生之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会变得环境...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4475228.html
  • 走进阿柔大寺

    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誀夫人,出生后佛祖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所谓“步步生莲花”,亦叫“莲聚塔”。   菩提塔:是纪念佛祖在尼连禅河畔的菩提树下获得大彻大悟,修成正果,即身得道成佛;   转法轮塔:又叫“四谛塔”。为宣讲“四谛”佛教教义而建造的塔;   天降塔:据说释迦牟尼成佛后,曾往33层天为生他7天命终而升天的母亲说法,他重返人间化渡众生,回来时踏着祥云化作的宝梯自天而降,故称天降塔;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60282850.html
  • 佛国见闻 ——我眼中的斯里兰卡佛教

    的是八大处、佛牙殿和圣足山。八大处在北古城,第一处是菩提圣树,这棵古树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释迦牟尼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获无上正觉,得道成佛,这棵毕钵罗树便被誉为菩提圣树(菩提...节日是佛诞节、波松节和佛牙节。佛诞节在斯历的维萨迦月的月圆日,因此又称为维萨迦节,相当于公历的四、五月间。据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出生、成佛和涅槃的日子。这天,全国城乡都装饰一新。到晚上,人们都把糊制的...

    佚名

    |两岸|斯里兰卡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09572983265.html
  • 我眼中的斯里兰卡佛教

    历史。释迦牟尼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获无上正觉,得道成佛,这棵毕钵罗树便被誉为菩提圣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如上文所述,僧伽密多自印度来岛时带来菩提树的一根枝条,栽植于北古城,一直活...相当于公历的四、五月间。据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出生、成佛和涅槃的日子。这天,全国城乡都装饰一新。到晚上,人们都把糊制的灯笼挂在街头。每个十字路口,都用木板搭起数丈高的牌门,牌门上都挂满采灯,还画有本生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72883599.html
  • 高僧与茶——古代佛门茶话之一(上)

    ,参禅打坐,得道成佛。为达成悟道成圣的最终目的,长年累月的禅修自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结跏趺坐,数息守中,头正脊直,凝神观想,心一境性,从而进入禅定状态。既不能东倒西歪,杂念纷飞,也不可以昏沉瞌睡,...

    夏金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094919.html
  • 佛教的创建及其发展

    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4496564.html
  • 佛学基本问题的四个辨析

    基因基因层次的潜在的记忆、潜在的智能的程度。 劝世、劝善是方法,但不是根本法,是宗教的浅层的功能作用,而至高至深层次的功能作用则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都给出了至为高妙完备的通过修炼得道成佛的大法。能提供穷则...无为、与世无争…,也就是佛教的息心净念、清净六根、去除七情六欲的内炼修为的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本的目的和方法还在于清静无为,在于通过至高妙的正静定、坐忘修炼而得道成佛。清心寡欲、无为、齐物我、齐万物、...

    杨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4941780.html
  • 试论禅宗的无著

    于某物上。这样,禅宗认为这些皆会影响人的得道成佛,所以要在“心”、“我”、“物”上“无著”。而事实上,人生活在世上,依然要和心物交往,这就要求禅门中人既要做世俗人所做之事,又要在“心”上保持清净,此乃是禅宗所提倡的“无著”。下面,我们以《五灯会元》为中心作一探讨。  一、无著于物  禅宗认为,追逐外物是本原心性之迷失,得道成佛之障碍。因此,要“无著于物”。“无物”并非不与物接,而是于物中却不著于物。...

    郭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5570320.html
  • 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潜在的智能的程度。 劝世、劝善是方法,但不是根本法,是宗教的浅层的功能作用,而至高至深层次的功能作用则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都给出了至为高妙完备的通过修炼,充分开发自身的无限潜在智能、得道成佛的大法。能...的正静定、坐忘修炼而得道成佛。清心寡欲、无为、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澄怀无住、清净六根、持戒、行善布施的本质仍然是一种方法,是为了去除我执、妄念、人为的乱干预天道。总之,伟大的宗教思想学说中包含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340047.html